在论坛一位朋友的帖子中看到有关于老总与质量人之间存在的问题。临时有些感触,所以写下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下。本文仅代表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和想法,请不要以点带面、以偏盖全的看待,望大家一起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目前的很多中小型企业,不管规模大小都有质量部或者从事相同工作的部门,我也不是很了解情况,我单纯的从我的行业和我身边见到的、听到的一些情况来说吧,说说这些年我关于质量管理方面的所见所闻。
  记得应该是十年以前了吧,那时候说实话真的不了解或者说都很少听到质量这个词,公司所有产品的生产,除了一些基本的性能和尺寸要求,根本看不到任何的书面性的文件(包括基本的性能和尺寸要求文件),全屏口口相传,依靠经验生产。更别说现场文件了,什么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检验记录等等,这些不要说有文件了,听都没听过。可以说现场干净到一张纸都看不到。产品基本上不存在什么检验的,没有明显的外观不良直接发运至客户。持续两年左右吧,客户处也没有质量反馈什么的。
  说起干质量这行,那时候也不是自己选的,当时客户那边或者说整个行业内要求做TS认证,我被安排负责这块,自己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因为那时候是在现场做技术的,迷迷糊糊的干起了质量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方面的客户都开始注重产品质量。说实话,初我们的质量部门是在客户的要求下才成立的,所有的质量人员都是现场人员兼职的,可以说是为了应付客户和TS认证审核工作才做的。后来慢慢发展,公司在经历了一次搬迁后才正式的完善各个部门的,并由于一些重大的质量损失才重视起质量管理工作的,这个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有说过,不在这赘述了。直至现在我一直是兼着质量管理和技术的工作。期间也迷茫过,在整个质量管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与现场人员红过脸、动过手,与老总也翻过脸(ps:我们老总性格还是比较直的,跟他争执,错了他也会当面承认,这也是我跟着他许多年的原因之一)。现在不能说公司的质量方面管控的如何的好,起码老总是重视和支持的,这为我们质量人开展工作提供了稳固的平台和发展空间。
  在和一些朋友交流中,很多质量人都在抱怨或者讨论一个问题:公司设立了质量部,也配备了相应的人员,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充当救火员的角色,客户有投诉抱怨我们负责搞定客户,写一些让客户满意的整改报告,是否落实这些整改措施谁去关注呢?应付完客户行了;当生产与质量发生冲突时,质量永远是后娘养的的,生产才是亲生的家伙,等等。
  确实,这些情况确实存在。我知道的有,还不少。所谓的质量部,一方面是应对客户,有反馈时给客户写一些整改报告救救火,让客户那边也好交差,具体的措施执行基本没有,都是停留在一张张A4纸上。有的质量人坚持自己的立场,真心想去落实改善这些存在的问题。因为这些那些的矛盾离职的也不再少数。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些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不是真的是老总或者领导的不重视不支持造成的呢?
  从老板的角度来看,他要的是产能,注重的是利益,因为一些小的不确定客户是否会投诉的因素,来减少或者降低产能,这是他不能够允许出现的,这些因素不能影响生产的进度和产能,这些无关紧要的下次再改善吧,抓紧生产交付才是重要的。产能才是他们心中起着主导地位的因素。很明显,这样生产部门得到了支持,有了底气,以后这么继续生产吧,注意控制下,不能控制也保持原样吧,反正老总也已经发话了。
  从质量人的角度来看,虽然是小的潜在的不确定因素,但是会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一颗铁钉亡了一个也是有的典故。往往都是细节决定了成败,小问题不注重不消除,那么这些小的问题很有可能产生连锁反应,产生更大的质量问题。可是老总已经发话了,作为质量人的我们该怎么办呢?能怎么办呢?
  此时质量人有两种态度了,一种据理力争,结果取决于双方的质量意识和战斗力(ps:战斗力各位脑补吧),;另一种是你老总都这么说了,我还能怎么说呢,那这么干吧,我把整改方案措施制定出来,至于改不改,你看着办吧。又或者,方案制定了,领导发话整改了,实际执行的时候,执行力却很小,效果微乎其微;生产想了能改改呗,改不了反正老总都说过了,无所谓改到什么程度,只要改了行。
  领导的质量意识直接决定了我们质量人工作的效率和成果。领导不重视,只是把质量人当作消防员,那么可想而知,这会在企业内产生一个恶性的循环:领导不重视,一些质量改善工作得不到有效的实施执行,那么问题不会得到解决,质量工作无法取得成效,相同的质量问题重复出现,那么领导又会觉得质量人工作能力不足,工作不到位,质量人的地位在他心中的重要性逐渐下降,质量人的作用被缩小了。质量人想做好质量工作又得不到有力支持,算落实下去执行也是敷衍了事,长此以往的反复循环,质量人真的变成了消防员,质量部门成了摆设,被扔在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这种环境下,质量人要么选择离职,另寻他路,要么充当消防员的角色,有事的时候灭灭火,没事的时候打酱油。对于想从事质量工作的朋友,我想说一句:当你发现你的领导不重视质量工作或者质量意识薄弱,此时的你有两个选择,一是改变他对质量的看法,做出一些成果让他看到质量工作带来的利益,让他重视质量工作,进而支持质量工作,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二是当你发现无法改变时,要么继续待着救火混日子,要么赶紧走人!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越小的企业质量工作更加的难开展,不要说取得明显的成效了。这里面的因素很多,各行各业都差不多,我不多说了。一些小企业中,都是老总直接和客户联系的,有质量问题都是直接和老总联系,一些小的质量问题,他当时在电话里解决了,多事后通知下各部门,客户也不追踪供应商是否进行了改善。这样质量工作如何展开?当你制订了一些大的改善项目,预防和消除潜在的不良因素时,投入大于他心里衡量的成本时,会否决或者使用拖字诀,这样质量工作难开展的。这些情况我在朋友的公司遇到过。因为在他心中,不能说他没有质量意识,作为一个公司的高管理者,质量意识肯定是有的,只不过是强弱和意识深度的问题。质量人所说的问题并没有发生,但却要投入较大的成本,这很明显不符合他的利益。
  总的来说,目前在中小型企业中,质量人的工作多少都会遇到一些阻碍,BOSS的态度、资源的配备、人员的素质等等,这些都会给质量工作的开展带来一些阻碍。作为质量人我们不能让质量工作仅仅流于表面,仅仅体现在一张张几分钱的A4纸上,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现在的市场环境,各行各业价格战战已经打的旗鼓相当了,再进一步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阶段,这不是领导们所愿意看到的结果,价格已经达到了彼此的大承受范围,它已经不再是市场的主导地位了。现在拼的是质量,在价格差异没有明显幅度的条件下,供应商选择方面,质量优势才是主要的竞争因素。李克强总理不都是提出的“质量为先,以人为本”号召么!
  总结下,在老总和质量人之间并不存在的矛盾,不存在支持与不支持、重视与不重视的因素。两种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那么所做的决定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质量人所要做的不是去抱怨,而是努力想办法去让领导去认同你的工作。不要说领导不支持你的工作,那也没办法什么的,先从自身找问题。换位思考下,你站在他的角度来坐下决定,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有时候获得支持不一定非要直来直去的,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采用点迂回战术,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领导层质量意识薄弱,认识深度不够,支持力度不足等等这些因素。质量人你得想办法去克服、解决这些问题,让他重视你的工作、支持你的工作。质量人拿手的不是针对问题制定纠正措施、改善方案么?你把他当做一个不良质量问题对待,制定方案解决他。总会搞定的。当然,如果你真的努力了,后还是无法开展工作,那么,我觉得还是跟他say goodbye吧!
  Ps:写一半突然断片了,各位凑合看下吧,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下质量人目前的状态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如何搞定不配合你老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