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G的流动
  可能会在不同角色间流动,比方分配给某个开发的BUG,他通过了解发现BUG描述不清楚无法开始工作,他会把BUG重新分配给测试人员。也有可能测试发现开发并没有解决问题,把BUG再转给开发。我认为,正常的流动是必须的,特别是大型系统中,各个开发团队负责一部分内容,所以要果断将不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的bug及时转给对的开发人员;也有可能,问题的表象是发生在了客户端,比方字段的显示不对,但根源是在服务器端。那么开发人员必须留下必要的备注说明自己分析的内容,然后及时转给对应的负责人。特别忌讳的是不健康的流动,不加上自己的分析备注转给他人(不说明来意),或者对测试提的bug吹毛求疵,粗鲁对待。记得,bug系统的存在是为了提高协作效率,不要推诿责任,必要的时候可以直接走到别人的座位上,问清楚原因。
  我们提倡有益而又健康的流动,拒绝无谓的,纯粹推诿的流动。
  终结一个BUG
  除了确实是bug,且被解决了这个happy ending,bug还有其他可能的命运;
  1,确实是个bug,但是影响很小,而且修复工作量巨大,导致影响到其他模块,所以不予修复;
  2,需求未能定义清楚,导致测试和开发的理解有不同,需要明确需求;
  3,是个问题,但有BUG提到了同样的bug,所以需要合并处理;
  4,是个bug,但在本次版本中不予修复;
  5,是个bug,但始终不能复现,开发人员长时间无法进行调研,所以暂时关闭;
  ... 总结来说,不是所有的BUG都是BUG,不是所有的BUG都必须解决。
  谁是BUG系统的负责人
  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也是说一件事只能有一个负责人;那么谁是BUG系统的负责人?我认为,测试人员应该是BUG系统当仁不让的负责人,BUG系统是测试人员的主战场:
  1,保证录入的bug质量,检查每个bug描述是否完整准确;
  2,以及检查开发人员解决bug的备注是否完整,解释又是否合理;如果解释不合理,必须要求开发人员重新填写。
  3,保证每次发现的问题及时录入到系统中,建议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截图收集完日志后,简单用笔记录下。全部完成测试后再一次性记录到BUG系统中。
  4,追踪BUG修复的情况:BUG是否在修复中了;及时测试已被修复BUG。
  BUG系统的其他重要作用
  需求变更库:很多公司不但把BUG系统也称作为需求变更管理库,这意味着不但可以录入bug,有些小功能,小需求,小的用户体验改进也可录入。我非常推荐这种做法。
  测试用例库:像禅道可以记录测试用例子;我觉得测试核心的能力之一在于设计测试用例的能力,具体测试的过程,只是一个按测试用例执行的过程。禅道里可以在项目进入开发阶段时,开始设计并录入测试用例。而且还可以把发现的某个bug转变为一个测试用例。
  与版本管理相关联:一个bug的解决意味着代码的提交,所以可将bug管理系统和版本管理系统相结合和关联。如,clearquest与clearcase关联,禅道和svn关联(注:收费功能,我没用过 呵呵)。
  经验教训库:这里的每个内容都是一个你犯过的错误,你在这里也记录的总结和反思;随着系统开发不断往前迭代,BUG的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沉淀了越来越多的经验,帮助我们了解错误原因所在,避免再犯。
  当前流行的BUG管理系统
  大公司会使用clearquest,IBM rational出品,适合管理超大型项目。简单项目管理有bugfree,国产的禅道,都是开源的,下载下来后自己安装。还有一些系统无需安装,只要申请账号既可以直接使用,具体笔者没有自己使用过,需要大家自己去找一下。
  必要要说的是,一个团队要强大起来,先从自己的BUG系统开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