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到的都是团队建设的东西,似乎也不是短期可以把握的(有些理念是根深蒂固的,非经历不能认知,庆幸的是我很早以前认识到了)。尤其是人性方面,不过我觉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首先还是得从项目经理做起,谁叫你是带头的呢!能把手下这一帮人搞定,是需要些本事的。 虽然一时还未必能达到,至少能朝着方向努力。

不论如何,项目还是要继续。我们没那么多已经准备好的素质,往往是一个不成熟的项目经理,带着一群尚在成长中的手下,共同为一个目标而努力。怎办呢?绝大多数都是这样的情况,一群还不清楚情况的人,因为一个目的走到了一块,也算是缘分吧!

严格的讲,项目源自需求,不管是外来的还是内生的。需求一旦确定,项目开始筹备了。本来选择成员是很关键的环节,但量化的东西有限 ,比如人员的成本(这是公司比较关注的,或者关注的)、备选人员的技能是否能达到要求(弄个笔试面试什的,一般都喜欢工作经验丰富的,似乎已经成为一个魔咒)。我的建议是,表太在意经验这个问题。你可以事先给备选人员一个模拟假设,看看他能做出怎样的决策和行为。尤其是笔试和面试的时候,不要浪费在一些枯燥的技术问题上(他能找到类似的题库,况且即使不知道查查书或者google一下能解决的问题都不算问题),何必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多考察一些基本素质,例如自我驱动、是否重视沟通、责任感...,远比那些无聊的问题要重要的多。

等人员都齐了,要大家聚一起,先了解一下这个项目了。需求是怎么产生的?产品的规划是什么样的?总之,必须要项目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到底做的是个神马玩意儿。有些人总是喜欢藏着掖着,或者不愿意给别人介绍情况,觉得没必要知道那么多(或者更自私的想法都存在)。当然,如果出于公司机密,确实要谨慎也无可厚非,但你觉得如果有意想泄密,还能找不到途径(窃取不到的是文化、理念,和融入这个产品的思想,别人只能模仿无法超越)

虽然我很看重集体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伟大的,但任务还得分个先后。需求和设计而言,必须是有这方面的经验者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可参与,比如提出自己的想法、指出可能更合适的逻辑,但主导思想和大的框架要由专门的人负责。这个人可以是项目经理、部门经理、需求分析师、架构师,实际项目中这个人往往都不是专职的。有了这样的一个人把握方向、结构,然后大家可以参与进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主动性,来充实这个框架细节,这个人替大家把把关、做做指导,即使有问题也能及时修正,至少不会影响整体。这样,既保证了项目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团队参与性(以后不会有人找借口说:“这又不是我定的需求、我做的设计,我只负责开发或测试”这样的话了:)

需求和设计历来是项目初的、终要的环节,古语有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出现一点极小的偏差,越往后越难得挽回。因此不管其他任何因素,这两块是决不能马虎,尤其是纵容能力不足的人。怕一些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在IT界摸爬滚打了好几上十年,于是以为无所不能了,更悲哀的是听不进别人的建议或意见。一个人不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还不知道自己不行。因为一个人不行,还有团队在,三个臭屁将定个诸葛亮;自我感觉良好的人,除了葬送这个项目外,更耽误了一群人。(这样的你一定会碰到,尤其在中国,混日子的人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