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本来在安心写东西,但是无意中有人转了几篇文章(《我们需要专职的QA吗?》)给我看,言辞恳切的说:“小柴你看看,咱还忙个啥,人家都说,马上所有专职测试都下岗。” 于是我抽空看了看,嗯,不出意外,又是那些精英们写的一手好文字,大意是,开发做测试足够了,要那么多测试妹子做什么?

  好吧,虽然我没有他们那么高端精英,但好歹也是出身草根在开发测试圈子里摸爬滚打过大几年的人,于是决定,写几篇小文,分享一下我的不同意见。

  开篇呢,分享一个老家村子里的故事吧:

  我出身西北农村,历史上是贫穷的地方。邻村有一个张姓的人家,由于多种的缘由吧,生活一直比较艰难。这些年改革开发,经济发展了,但是他家的生活一直比同村的人困难一点。

  70年代,每年要吃一个月的野菜;

  80年代,别人家吃上白面的时候,他家还要吃混合面(棒子面混白面);

  90年代,人家随时能吃饺子了,他家才不缺白面馒头吃;

  2000年,别人家开始隔三差五炖肘子,烧老母鸡,他家才能对付着吃几顿饺子;

  等到2012年,老张终于也能隔三差五炖个肘子了,可村里外出打工的富户串门告诉他,现在的人啊,蛋白质都超标,身体不健康,所以现在又时兴吃野菜了。老张不明白了,好容易吃上了肉为啥还要吃野菜呢?富户说,你懂啥,这叫趋势!

  美国的软件业是富户,而中国的软件业则是老张。IBM公司设计出System360大型机的时候,我们还在挨饿;苹果的个人电脑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用上鼠标和图形界面的时候,我们见过计算器的人都不多吧?同样的八十年代,微软和苹果已经可以推出百万行代码的软件,也是在那个时期,他们开始雇佣专门的人员进行测试。发展一段时间以后,独立的测试人员被划归到独立的测试组。


  这几年随着Google和Facebook模式的兴起,他们提出的测试开发理念开始流行,这种观点是,独立的测试团队可以被开发测试人员代替,技术人员可以跨越开发和测试职责,即做开发又做测试。

  反过来看我们的情况?国内不少公司,是近几年,由于上线的产品问题不断,才想起培养一些测试人员,走的更靠前一点的公司,可能会成立一个独立的规模不大的测试团队。更多的公司,对测试的理解可能才是刚起步不久,老板还在掰着硬币算到底招几个测试时:得,测试无用论来了。精英们说,Google、Facebook、Amazon都没有专职测试啦,你们还要测试做啥,找几个靠谱的开发,自己做出来的东西自己测测,没问题,这是趋势。

  科学告诉我们,事物发展都有一个阶段和过程,如果不遵循规律,人为的跳过某些必要的阶段,那必然会被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打脸。古人云:拔苗助长。Google和Facebook之所以适用那样的模式,是与他们的软件特性、人员条件、管理模式分不开的,这些条件,我们国内的企业(甚至许多的国外软件企业)并不具备。

  老张,你真的已经胖到需要吃野菜了吗?你是想既开发又测试,可是,你长人家那个儿(高),有人家那阔(富),张了人家那脸(帅)了吗?

  要我说,该吃肉吃肉,该招测试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