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时需要重写equals()

  当一个类有自己特有的“逻辑相等”概念(不同于对象身份的概念)。

  2、为什么改写equals()的时候,总是要改写hashCode()

  两个原则:

  hashCode()的返回值和equals()的关系如下:

  如果x.equals(y)返回“true”,那么x和y的hashCode()必须相等。

  如果x.equals(y)返回“false”,那么x和y的hashCode()有可能相等,也有可能不等。

  简单的说,“相等的对象必须具有相等的散列码”。

  3、什么是equals()与如何设计equals()

  它是对象内容的比较。涵盖内容比对象参阅值比较更丰富。什么是对象参阅值比较:是两个对象的参阅变量的值的比较。值是一个数字,通过数字来鉴别不同对象的代号,这种默认的比较方式,在object对象中已有设计实现。

  而对象内容的比较才是设计equals()的真正目的。

  参考《effective java》上equals的几个特性:

  对称性:如果x.equals(y)返回是“true”,那么y.equals(x)也应该返回是“true”。

  反射性:x.equals(x)必须返回是“true”。

  类推性:如果x.equals(y)返回是“true”,而且y.equals(z)返回是“true”,那么z.equals(x)也应该返回是“true”。

  还有一致性:如果x.equals(y)返回是“true”,只要x和y内容一直不变,不管你重复x.equals(y)多少次,返回都是“true”。

  任何情况下,x.equals(null),永远返回是“false”;x.equals(和x不同类型的对象)永远返回是“false”。

  设计步骤:

  [1]使用instanceof操作符检查“实参是否为正确的类型”。

  [2]对于类中的每一个“关键域”,检查实参中的域与当前对象中对应的域值。

  [2.1]对于非float和double类型的原语类型域,使用==比较;

  [2.2]对于对象引用域,递归调用equals方法;

  [2.3]对于float域,使用Float.floatToIntBits(afloat)转换为int,再使用==比较;

  [2.4]对于double域,使用Double.doubleToLongBits(adouble) 转换为int,再使用==比较;

  [2.5]对于数组域,调用Arrays.equals方法。

  4、什么是hashcode()与如何设计hashCode()

  这个函数返回的是一个用来进行哈希操作的整型代号,请不要把这个代号和前面所说的参阅变量所代表的代号弄混了。后者不仅仅是个代号还具有在内存中才查找对 象的位置的功能。hashCode()所返回的值是用来分类对象在一些特定的收集对象中的位置。

  具体如HashMap内怎样利用hashCode等详细内容,请查阅http://blog.csdn.net/a511596982/article/details/8138893

  设计步骤:

  [1]把某个非零常数值,例如17,保存在int变量result中;

  [2]对于对象中每一个关键域f(指equals方法中考虑的每一个域):

  [2.1]boolean型,计算(f ? 0 : 1);

  [2.2]byte,char,short型,计算(int);

  [2.3]long型,计算(int) (f ^ (f>>>32));

  [2.4]float型,计算Float.floatToIntBits(afloat);

  [2.5]double型,计算Double.doubleToLongBits(adouble)得到一个long,再执行[2.3];

  [2.6]对象引用,递归调用它的hashCode方法;

  [2.7]数组域,对其中每个元素调用它的hashCode方法。

  [3]将上面计算得到的散列码保存到int变量c,然后执行 result=37*resul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