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随着《北京市出租车手机电召服务管理实施细则》的发布,此前随着市场自然生长、竞争的手机叫车软件有了清晰的、必须遵守的准入条件。接入指定的电召平台,到主管部门备案,遵守电召服务收费标准,统一命名软件……这些规则,构成了手机叫车软件活下去的新门槛。

  据了解,嘀嘀打车、摇摇招车等几家手机叫车软件与北京市交通委合作的统一叫车平台在7月初会正式上线。

  手机叫车软件是如何诞生的?它们又是如何相互竞争的?它们的未来在哪里?

  新京报记者 刘夏 北京报道

  “老板去市里开会去了。”昨日,多家手机叫车软件公司的相关人员都对记者表示,相关主管部门昨日有关统一叫车平台等问题,召集行业内各有关公司负责人开会。

  新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约有30款手机叫车软件。2013年4月份,仅Android(安卓)平台上,手机叫车类应用(打车APP)累计下载量超过百万。

  移动互联网与打车需求的结合掀起了一轮热潮,打车APP迎来“疯狂”增长。

  不过行业生长不足一年的时间,已触动政策神经,多地“叫停”打车APP或将其纳入“统一管理”。打车APP今后将要思考的不仅是用户增量和盈利手段,还有政府监管、信用度等问题。

  来自阿里、百度的80后

  这些做出了500万用户级APP的80后们,绝大多数来自阿里巴巴、百度。

  由于常在各个城市间飞来飞去调研情况(近期因为政策收紧原因,他出差也变得更加密集),小桔科技CEO程维的时间非常紧张。

  目前,小桔科技开发的“嘀嘀打车”,是打车APP中知名的之一。

  到小桔科技位于中关村E世界总部采访那天,正碰巧嘀嘀打车的2.0版本第二天要赶着上线。因为通宵赶工的缘故,员工们带着疲态。让这群80后年轻人拼忙的APP产品,背后已拥有近500万用户。

  包括程维在内的这些80后,绝大多数来自阿里巴巴、百度,的小桔科技也是上述两大互联网巨头的“杂交”品种。

  在透明玻璃门办公室里、座位对着全体员工的程维是嘀嘀打车创始人。他创业前有8年时间都在阿里巴巴。

  嘀嘀打车初的团队基本上是程维从阿里带出来的,全部是BD(商务拓展)人才。

  另一“脉”以产品技术副总裁张博为代表,他来到嘀嘀打车前在百度任职。采访程维那日,张博没有出现,他被前一晚的赶工累病后回家休息去了。

  嘀嘀打车产品研发队伍目前有30人左右,超过6成来自百度。

  除了基因来自阿里、百度,年轻也是这家创业公司显著的标签——两个头儿程维、张博都是1983年生人。整个小桔科技的员工主体也是80后年轻人。

  出于理性判断的创业

  谈起创业想法,程维说,“真的没有特别的故事,完全出于理性判断。”

  谈起创业时的想法,程维耸耸肩,“真的没有特别的故事,完全出于理性判断。”

  看着互联网走过近10年,置身阿里巴巴8年,程维说,QQ对通信方式的改变,包括阿里扎根传统外贸领域创造信息平台等等这些给了他极大触动。“不创业是大的风险。”

  初创团队的四五个兄弟一共计划了6个项目,前5个后都没有成形。电商家居、教育培训等已有前人验明可行性的项目一个一个被PASS掉。

  后剩下的一个,听起来不靠谱。“叫出租车司机装一个软件,手机按两下,车来接你?朋友都劝脑子不要发热。理由很多,比如,很难想象司机会先进到日常工作中习惯使用移动互联网。而且,诚信是个大问题,乘客约了车以后先从路边打车走掉怎么办,司机也极有可能为了一个机场的单子爽约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