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软件测试 >> 测试技术 >> 测试精品文章
可用性测试
作者:Edwin van Loon(泽众软件原创翻译) 发布时间:[ 2014/4/1 15:42:44 ] 推荐标签:可用性测试 软件测试 开发测试

  因此,SLA将在UCS和OLA变得有形。这些合同也将影响系统规范。
  例如,3秒的大响应时间的要求仅通过基础设施不能实现。也需要性能优化的软件去满足这一要求。
  在V模型中,开发测试被描述为一个不同的测试水平。
  开发测试将基于SLA (测试基准)上,并由IT服务管理的组织执行。
  业务可能为了接受所提供的IT服务,执行不同的开发测试(开发验收测试) 。
  表1展示了:执行以检查是否服务供应商能够提供与SLA中所描述一致的议定质量的测试。

表1.被执行的测试

  第一列显示了SLA项,第二列显示方法/技术,它可用于以检查是否可以满足需求。
  SLA项被描述为一个ISO 25010质量属性(ISO 25010质量属性能让测试人员理解SLA项并可选择一个测试技术来测试SLA项)。
  可维护性可以在一个静态的方式通过审查的规范和源代码的完整性(可用性版本历史记录,版本说明等)和可理解性(可用性的设计决策,等等)进行测试。
  它也可以通过在其他测试的执行过程中监视和分析解决时间来被隐式地检查。
  为了能够执行这些检查,支持组织必须尽可能的逼真。
  该系统的安全性,也可以通过审查规格和源代码来检查,例如在外部通信使用加密检查,使用双因授权方法及其他安全协议。它也可通过“渗透测试”来动态测试。
  还有很多工具都可以通过执行上千称为“黑客”的尝试来检查你的系统的脆弱性。
  很好的例子是工具Nessus和AppScan。该组织OWASP (开放式Web应用程序安全项目),其重点是提高软件的安全性,且通过其网站(www.owasp.org)提供关于安全性的有用信息。
  系统功能相关或系统效率相关的测试更广为人知。
  已有不少关于这一主题的文章了。
  因此,本文的重点不是测试该项。
  系统可用性和可靠性相关的SLA项(例如,在系统的正常运行时间和过程中无丢失数据)可以通过使用状态转换测试技术来测试。
  
  使用状态转换测试技术来测试可用性
  下面你可以看到用在测试用例中测试系统可用性的步骤。
  测试规范步骤:
  1 。详述系统组件影响系统的可用性
  首先必须识别:可能影响系统可用性的不同(基础的)组件。这可以通过使用一种风险管理技术来完成。组件例子是路由器和服务器。
  2 。详述可能会发生的故障
  下一步是定义可能发生在该组件的故障。
  风险识别技术,如使用鱼骨图可以帮助识别可能出现的故障。
  3 。详述用来防止这些故障的措施
  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防止这些故障,如负载平衡(防止因负载峰值造成的停机)和故障转移机制(防止由不可用的服务器造成的系统停机期) 。
  这一步也可能导致额外的识别措施(防止尚未被识别的风险)。
  4 。准备状态转换图
  状态转换图可以基于在上一步中相熟的措施来准备。这个步骤可以分为两个子步骤:
  A.定义关于这些措施的状态
  措施根据不同的系统状态做出反应。当一个有效的服务器失效了,故障转移机制将被激活。这些不同的状态需要在这一步中定义。
  B.可视化之间的状态和转换
  在第二个子步骤中,需要可视化这些状态之间的关系(一个状态转换图内)。
  在这儿定义导致从一个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的触发器。
  5 。详述测试用例
  状态转换图完成后,可详述测试用例。
  下一个例子可以明确使用状态转换测试以测试可用性。
  1 。详述系统组件影响系统可用性
  在一个公司的基础架构里,对系统的可用性至关重要的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服务器都确定了。

表2.测试用例

  2。详述可能发生的故障
  这些服务器可能是由于交流电源中断而不可用。
  3。详述为防止这些故障采取的措施
  为防止这种电源中断的度量可能是引进的不间断电源(UPS)。
  4。准备状态转换图
  a.定义关于这些措施的状态
  一个简单的UPS可以有四种状态:
  I.基本电源(或待机模式),其中该系统有正常的交流电源。
  II.开,其中,所述交流电源是关闭的或低的。
  III.关,其中UPS电源已经用完了。
  IV.充电,在UP使用可用交流电源充电。
  b.准备状态转移图
  下面是属于这个UPS的状态转换图:

  图2。状态转换图


  
  5。详述测试用例
  后的步骤是详述基于所述状态转换测试的测试用例。如BS7925-2中所述,状态转换测试中的完整性水平可以因使用的不同级别switch覆盖率而变化。在这个例子中,用了一个0-switch覆盖,即1个记录所有有效序列进行了测试。表2展示了测试用例。
    
  参考文献
[1] Eric van Veenendaal (2002), The Testing Practitioner, ISBN 90-72194-65-9
[2] Jan van Bon and Annelies van der Veen (2006), Foundations of IT Service Management, ISBN 978-90-77212-71-4
[3] Cen Kaner, James Bach and Bret Pettichord (2002), Lessons Learned in Software Testing, A Context-Driven Approach, ISBN: 0471081124
[4] Ralph R. Young (2001), Effective Requirements Practices, ISBN: 0201709120
[5] Paul Baker etc al. (2008), Model-driven testing, using the UML Testing Profile, ISBN: 9783540725626
[6] Mieke Gevers (EuroSTAR 2008 Track Th3), Performance testing in 5 steps: “A guideline to a Successful Load Test”
[7] ISO 25000, Software Product Quality Requirements and Evaluation
[8] British Standards 7925-2, Software component testing
[9]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Information_Technology_Infrastructure_Library
[10]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 (2011), ITIL Service Design, EAN: 9780113313051

  版权声明:本文出自 SPASVO泽众软件测试网:http://www.spasvo.com/news/html/201441155400.html

  原创作品,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原始出处、作者信息和本声明,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12下一页
软件测试工具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诚聘英才 | 申请使用列表 | 网站地图
沪ICP备07036474 2003-2017 版权所有 上海泽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 ZeZhong Softwar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