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我想说,在我心中认为质量经理和做运营的区别:
  一、工作方向
  我记得自己在做质量经理时,更多的关注是不是有质量问题,更多的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工装防呆等等,做运营时会考虑,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位,这包含了产品的品质定位,界定品质过剩与不过剩,同样市场定位工厂的产品品质如何,我们存在的差距,品质部门的经济效应在哪里,如何去展现,所谓的质量成本,能去做分析的少之又少,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知识,但是没运用因为工厂环境,因为管理还没到那个层次,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去提现品质部门的经济效应,比如:制程发现问题汇总与后果分析,客户索赔金额与以前的差距,下线次品中品管确认挑出的数量和金额等等,我认为这是其中的一点差距
  二、部门定位
  在质量经理的眼里,每个部门或许是配合解决品质问题的部门,但是我们的很多的质量经理兼职了管理者代表,从管理者代表来看,各个部门是否按照体系在运作以保证品质,这一点有很多的质量经理兼管理者代表并未去重视,让管理者代表变成了“虚职”从运营角度看,更加重看到各个部门的经济性,每个部门都有具体事职和经济效应,甚至每个岗位都有这是值得深究的问题,如果做到岗位职责又产生经济效益!
  三、全局观
  品质、交期、产能这些或许是很多副总日常忙碌的对象,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副总,我认为这是生产厂长和品质部长去考虑的,制造成本分析、车间独立核算,绩效管理、工厂文化建设、人才培养体系、产品技术革新(专利),市场形式和同等规模同行的情况,比自己大一个规模的企业的发展情况  这是更为重要的问题,这关系到战略,关系到后续企业发展,关系到制造成本的控制等等,很多人认为这是总经理去做的,我则认为,这是副总该去谋划的,总经理来决策的。
  都说成功的模式不可复制,我这不算成功,也或许不会有人遇到跟我一样的清形,但是品质经理,你是否有时间抛开部门问题先上升到品质运营高度看看,工厂的质量体系(管理)合理程度对品质的影响?是否有时间跟老板去聊聊工厂产品的定位,适时给出建议,是否有时间去参加一些展会,或者购买一些同行的产品去学习,去做对比。质量经理不要被质量问题和数据所困惑,放大格局,试着去参加一些运营培训,再提升一次完成突破!
  仅以此文献给正在苦苦奋斗的质量经理人,或许我的见解并不全面,只希望能有所共鸣。我不过也是管理一途的修士,路漫漫,其修远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