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pchat正在成为互联网行业具争议的产品。一个敢于拒绝Facebook给出的30亿美元收购条件的公司,是否真的可以引领一场新的社交产品革命?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公司估值已经从8亿美元迅速攀升至如今的40亿美元。美国用户每天发送至网上的图片中,有46%发进了Snapchat,还有46%给了Facebook,而Instagram仅占7%。

  “当我一个合伙人说,他上高中的女儿手机里常用的三个应用是,愤怒的小鸟、Instagram和Snapchat时,我发现这事情有趣了,因为这个Snapchat我竟然从没听说过。”作为该产品的天使投资人,杰里米·刘如此描述Lightspeed公司的投资动机。

  Snapchat是一款“阅后即焚”照片分享应用,由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伊万·斯皮格尔(Evan Spiegel)和鲍比·莫菲(Bobby Murphy)联合创办,于2011年9月上线。其核心功能其实很简单:让自己所发送的图片和视频在对方手机中显示不超过10秒消失。截止到目前,Snapchat已经获得四次投资,金额高达9400万美元。

  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读懂Snapchat的价值。

  像美国一位投资人所说,他向周围一些算得上懂互联网产品的同行提出一个假设,假如从同为40亿美元估值的两个公司,即Snapchat和Pinterest各10%的股份选其一拥有,他们会选择哪个?

  结果,没有一个人选择Snapchat,包括投资人自己。

  当然,这并不是说Snapchat不值钱,而是这些已经对社交网络产生固有定位的成年人,实在琢磨不清那些善变的年轻人为何会蜂拥至这个产品。因为在投资人眼里,社交网络是要用来记录生活,而不是互相发些转瞬即逝的琐碎信息。

  中国的用户似乎也不欢迎Snapchat模式。所有想要模仿Snapchat,即在产品中添加可以销毁已发的图片和视频功能的国内产品都发展不顺,其中包括已经转型的“咔嚓”和已经停止运营的“泡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