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好的现象,近几年用户体验设计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设计开发同仁认识到一个产品的设计开发需求,不应该是由繁杂的功能特性堆积起来的,而是应该由核心价值用户场景作为思考基础,有效串联产品提供的功能特性而形成的。这是好事,我们做产品需求分析时,看到的不再仅仅是一张成百上千项功能的Spreadsheet,同时还有鲜明的Persona和真实的Scenario,让产品设计更有效更有针对性。
  深挖一下,在核心价值用户场景的思考维度上,还有很多点可以去拓展。各种点的思考活跃丰盛使得很多的设计师和产品经理形成了自己独特但有一定共性的产品设计理念,这也是产品设计进阶的必要过程。
  近读到BJ Fogg的一篇论文,A Behavior Model for Persuasive Design,觉得论文里提到的用户行为分析三要素很基础很有趣,可以作为核心价值用户场景分析的一个思路方式输入,所以记录下来,并做一些自己粗浅的思考总结。:)
  论文地址:
  http://bjfogg.com/fbm_files/page4_1.pdf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human behavior. In this model, behavior is a product of three factors: motivation, ability, and triggers… for a person to perform a target behavior, he or she must (1) be sufficiently motivated, (2) have the ability to perform the behavior, and (3) be triggered to perform the behavior. These three factors must occur at the same moment, else the behavior will not happen.
  以上是论文的摘要,作者描述他建立了一种理解用户行为的新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用户行为是由动机、能力、触发点三者结合的产物。用户要去完成一个目标任务,必须同时具有:足够的动机,进行任务操作的能力,触发点。
  作者在一张简单的示意图里表达了这个模型,纵轴是动机,横轴是能力,在动机和能力足够高的时候(图右上角),同时有触发点,用户会去操作任务。

  模型的三个因素,简单讲述一下。
  1,动机。
  用户做一件事情的动机是什么?有没有这个意愿?这个因素非常好理解。
  例如春运抢火车票,在外地工作春节想回老家同时火车能连接两地的用户场景,用户对抢火车票有强烈的意愿,动机产生。如果在这个场景中用户在老家工作、过节不回老家、回老家只能乘飞机,任何条件的改变都可能让用户失去抢火车票的动机,用户不会进行抢火车票这个操作了。
  作者提出了一些动机的思考维度:
  Motivator #1: Pleasure / Pain
  Motivator #2: Hope / Fear
  Motivator #3: Social Acceptance/ Rejection
  这些维度也很容易理解:
  动机1,快乐/痛苦:近的一个感受是Chrome对比IE,前几天公司Chrome不好用了,用IE真痛苦。
  动机2,希望/恐惧:以知乎为例,希望是知乎回答问题是希望更多人看到自己的想法,自己同时得到反馈吸收新知识;恐惧是担心看了一本好书忘记精彩内容,所以在知乎专栏写下来备份,记得。
  动机3,社会认同/排斥:例如大部分人愿意在朋友圈分享锻炼跑步的消息,但是不会分享类似酗酒的事情。
  动机是行为产生的基础,是我们做产品设计分析用户行为需要思考的第一点。
  2,能力。
  能力也很好理解。用户有没有完成这个任务的能力,是判断用户是否会去进行这个任务操作的重要因素。
  还是讲抢火车票这个例子,动机足够的用户,抢火车票的能力有不同。掌握基本网络操作技能的用户才能在12306网站上尝试网络购票,有足够耐心的用户才能通过电话购票,有关系的用户可以直接问亲戚朋友拿票,眼神好脾气好的用户才能去面对12306上的验证图。。。
  用户是否有完成这个任务的能力,是我们分析用户行为的第二点。
  3,触发点。
  触发点说简单一点,是让用户想起来有这么回事的提醒机制。例如早上起床闹钟,是一个触发点;微信提示也是一个触发点。这个世界,触发点太多,用户怎么反应过来怎么去生活工作,其实是把触发点和前两个因素结合起来思考的。正如作者所描述:
  … successful triggers have threecharacteristics: First, we notice the trigger. Second, we associate the triggerwith a target behavior. Third, the trigger happens when we are both motivatedand able to perform the behavior.
  有效的触发点有三个特性:
  第一,用户感知到触发点,
  第二,用户能把触发点和目标行为结合起来,
  第三,触发点发生的时候用户同时有动机和能力去完成目标任务。
  触发点我觉得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用户粘性会大大提升,用得不好,会惹恼用户。好的触发点应该充分考虑到用户的动机、能力、当前所处环境等因素。
  例如一个卖衣服的网站A,用户下载了网站A的App在手机上,如果这个App跳出来几十个提醒提示用户去浏览网站的衣服,用户会崩溃,很多用户也许删除App了。如果这个App是聪明的(数据聪明),发现某个用户在App上搜索过皮夹克,然后App默默地记下这个用户行为。考虑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用户经过该App的实体服装店门口时,App跳出一个提醒,“您感兴趣的皮夹克店内有售,新款推荐!”,第二个场景是双11优惠促销的时候,App跳出一个提醒,“您浏览过的皮夹克现在8折优惠!”,这种了解用户的触发点提升用户购买转化率的机会会更大,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