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说什么是好的需求分析,不如说什么是不好的需求分析,知道什么是不好的,自然也知道了什么是好的。以下是一些不好的情况:
 
      (1)创意和求实

      毋庸质疑的,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一个新的Idea而激动万分,特别是当这个Idea受到一些根本不知道你原本要干嘛的人的惊赞时。但是请注意,当你激动得意的时候,你可能已经忘了你原本是在描述一个需求,而不是在策划一个创意、创造一个概念。很多刚开始做需求分析的人员都或多或少的会犯这样的错误,陶醉在自己的新想法和新思路中,却违背了需求的原始客观性和真实性原则。

      永远别忘了:需求不是空中楼阁,是实实在在的一砖一瓦。

      (2)解剖的快感

      几乎所有搞软件的人,做需求分析的时候,一上来会把用户告诉你的要求,完完整整的作个解剖,切开分成几个块,再细分成几个子块,然后再条分缕析。可是当用户迷惑的看着你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结果问你:我想作一个数据备份的任务,怎么做?这时,你会发现,需要先后打开三个窗口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永远别忘了:分解是必需的,但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组合,而不是为了分解。

      (3)角度和思维

      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用户怎么可以提出这样苛刻的要求呢?”。细细一了解,你会发现,用户只不过是要求把一个需要两次点击的功能,改成只有一次点击。这样会导致需要改变需求、改变编码、甚至重新测试,增加工作量。可是,如果换个角度来想想,这个功能,开发的时候只用了几次、几十次,可是用户每天都要用几百次甚 至几千次几万次,改动一下减少了一半的工作量,对他来说,这样的需求难道会苛刻吗?

      永远别忘了:没有任何需求是不对的,不对的只是你的需求分析。试着站在用户的思维角度想想,你的需求分析会更加的贴近用户,更加的合理。软件应该是以人为本的。

      (4)程序员逻辑

      从程序员成长为系统分析员是一个普遍的轨迹,但并不是一个好的程序员必然能成为一个好的系统分析员。一些程序员的固化逻辑,使得他们在做需求分析的时候往往钻进了一些牛角里面。比如说1/0逻辑(或者是说黑白逻辑),认为不是这样是那样,没有第三种情况。可实际情况往往是,在一定的时候是这样,其它时候是那样。又比如穷举逻辑,喜欢上来把所有一二三可能的情况列举出来,然后一个一个分别处理,每个占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可是实际的情况往往是,三分之一的情况占了99%的比例,其它两种情况一年都不会遇到一次。实际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不一一列举了。

      永远别忘了:需求分析和程序设计不尽相同,合理、可行是才是重要的。跳出程序设计的圈子,站在系统的角度上来看问题,你的结论会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