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现象和原因的不同。从证实假设到导出结论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弄清楚发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但是大多数经营者和企业经理人只看到问题的现象,却看不到产生问题的原因。现象终究只是现象,不是原因,但是大多数人却不了解这种理所当然之事。不找出真正的原因,别期望解决问题。因此,重要的是思考在各种现象之中,如何找出真正的原因,决不能在列举了各种现象之后停止思考。
  实践案例
  近有这样一个需求。某产品负责人向我们提出:目前他每天需要关注产品线的一些销售数据。该产品线产品分类如右图所示。

  目前每天我需要关注的数据如下,希望能整合查看。
  每天/月产品A的销量
  每天/月产品B的销售
  各个年限的销量
  各个级别的销量
  打折、礼品、各种促销活动占比
  新购、续费、升级各种占比
  在之后又有补充:
  用户类别的数量(个人?企业?)
  每个小时,各类用户的购买数量
  用户注册时间(N天前)
  第一步:梳理现象——尽可能多地搜集现象,并进行梳理
  像破案一样,为了找出后的真相,需要先尽可能多地搜集线索。这些线索对应着现象,真相是原因。在搜集到线索后,需要进行初步的梳理,以备之后的深入分析。从原始需求可以看出,在这个负责人关注的这些数据中,首先重要的是关注销量,然后对销量进行更细纬度的查看。关注的数据可分类为以下3种类型:时间、购买产品类型、用户类型,具体数据分类如下表所示。

  第二步:多问为什么——从现象追溯到原因,直指需求的根源
  到了第二步,我们已经有了很多线索,并进行了初步的梳理,但这些线索都还只是现象,停留在表明,在这个阶段,我们的任务是从现象追溯到原因,去找寻需求到根源。如何找原因呢?在现象的基础上多问几个为什么,再去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产品负责人为什么需要看销售数据?
  为什么要关注每时、每天、每月的销量?
  为什么关注不同年限、各级别、各促销方案的占比?
  为什么关注用户类型?
  对应答案为:
  产品负责人对产品负责,而产品的销量是KPI考核中的重要部分。
  首先是总结销量,看是否完成任务;其次是关注销量的变动,每次变动是否有对应的原因,所做的活动有没有效果等;再次看用户购买行为产生的时间有没有规律。
  看现在销量多的产品是什么,什么级别与促销方案对我们的用户更有吸引力。
  看用户类型的占比,以及用户的偏好性,以便针对不同的用户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计划。
  找出答案后,再一次对答案进行梳理,可以看出需求主要分为以下两方面:
  1)对销售数据的总结。
  关注销量的变动,每次销量变动是否有对应原因,所做的活动有没有效果。
  2)对未来进行的营销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细分用户,关注细分用户群对哪些产品更有兴趣,更喜欢什么样的促销方案。